辅食制作培训(辅食制作)
大家好,小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辅食制作培训,辅食制作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辅食制作方法
很多新手妈妈觉得自己厨艺不行,担心给宝宝做的辅食不符合宝宝的营养要求。其实妈妈们只要多读烹饪书,或者向有经验的人学习辅食制作方法,也可以做出营养美味的辅食。以下简单实用的辅食制作方法或许能给新手妈妈们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做辅食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妈妈做辅食前一定要把指甲剪短,用肥皂反复洗手;患有传染病或手部炎症时,不要给宝宝做辅食。
2.制作和盛放食物的各种工具要提前清洗干净,用开水烫过。
3.过滤用的纱布使用前应煮沸消毒;水果和蔬菜都要反复洗。建议用开水烫一下,这样可以保证宝宝吃的食物不会被细菌污染。
4.给宝宝准备一套专用工具,如榨汁机(榨汁机、干粉、榨汁等。都是最好的)、研磨机、清洁纱布等。这样使用起来更方便,二来可以避免和成人餐具混在一起形成交叉感染。
然后,抓住烹饪过程的关键细节。
1.注意根据宝宝的消化能力调整食物的形状和硬度。一开始把食物做成汤和糊,然后慢慢过渡到半固态、粉碎、小块的固态食物。
2.不要用铜或铝的饮水器具给宝宝煮食物,因为铜能与某些食物中的维生素C发生氧化反应,破坏维生素C的作用,而铝在酸性环境下会溶解在食物中,对宝宝的健康不利。
3.带皮蒸的食物要带皮蒸,蒸好后去皮;用蒸、加压或不加水的方法烹调蔬菜,应尽量减少蔬菜与光、空气和水的接触;给宝宝做辅食时,最好不要添加苏打粉,否则容易造成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流失;此外,还要注意控制食物的温度。最好不要把食物放在微波炉里用高温模式加热,以免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再者,营养成分搭配合理。
不同种类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这些不同的营养成分在相互搭配时会相互补充、加强或阻碍。如果妈妈能注意到食物中的营养差异,找到每种食材的“最佳搭档”,就能提高食物的整体营养价值,为宝宝的辅食加分。
对于混合喂养或者人工喂养的宝宝,需要等6个月,等宝宝肠胃发育完善了,再添加辅食。妈妈可以从添加最不容易引起宝宝过敏的米粉开始,先选择纯的或单一口味的米粉,再给宝宝选择加奶加钙的米粉,水果蔬菜,肉类鱼类,谷物。在挑选米粉时,不仅绿色大米做的米粉质量更有保障,而且建议追溯产地,保证是绿色基地生产的100%绿色大米,有“双绿保障”更安全。
二、辅食制作原则
宝宝辅食的制作一定很有讲究。不仅要考虑到宝宝的口味,辅食的种类也要丰富多样。宝宝吃的时候也要注意荤素的科学搭配,这样才有利于宝宝身体的健康发育。妈妈在给宝宝做辅食时应该把握哪些原则?妈妈,快来学。
1.从小数量到大数量:
每次给宝宝添加新的辅食,最好一天只喂一次,量也不要大。比如添加蛋黄时,先给宝宝喂1/4(为防止宝宝过敏,建议8个月后再添加蛋黄)。三四天后,宝宝会没有不良反应,两餐之间没有饥饿感,排便正常,睡眠稳定,然后增加到半个蛋黄,再逐渐增加到全蛋黄。
2.从小到大
宝宝吃的食物颗粒要小,既能锻炼宝宝的吞咽能力,又能为以后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打下基础,让宝宝熟悉各种食物的自然味道,从而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另外,在宝宝即将出牙或长牙的时候,妈妈可以让食物颗粒逐渐变粗,有利于促进宝宝牙齿的生长,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相信很多妈妈都会问哪些食物更有利于锻炼宝宝的咀嚼吞咽能力。其实面条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普通面条并不适合婴儿食用,因为普通面条可能会添加盐、色素、乳化剂等。而且宝宝的肠胃还比较脆弱,暂时吃不起这些添加剂。建议妈妈们选择100%小麦粉特制的婴儿面条,不加盐和防腐剂。这种由低筋面粉制成的面条易于烹饪,不会增加宝宝肝脏的负担。而且面条本身就比较软滑,宝宝吃了之后更好消化。
3.从稀疏到粘稠
至于辅食的种类,妈妈要从蔬菜汤、果汁、米汤逐渐过渡到米糊、蔬菜糊、水果糊、肉酱,再到软米饭、小块蔬菜、水果、肉类,让宝宝更好地吸收营养,避免消化不良。
4、少盐不甜,忌油腻
有些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口味给宝宝喂食,根据大人的饮食习惯,在宝宝的饭菜中加入过量的盐或糖。这是非常错误的。尤其是一岁前的宝宝,最好不要在饮食中加盐。此外,摄入过多的甜食也会增加宝宝胃肠道的饱胀感,从而降低食欲。而且过多的糖分会变成脂肪储存在体内,可能会导致宝宝的肥胖。
三、辅食制作工具
给宝宝做辅食的时候,妈妈最好准备一套专用的辅食制作工具来使用。
辅食常用工具如下:
1、菜板:给宝宝准备专用的菜板,菜板要常洗、常消毒,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开水烫,也可以选择日光晒。使用后要马上冲洗干净并晾干。
2、刀具:切生食和熟食的刀要分开,每次做辅食前后都要将刀洗净、擦干。选择高质量的刀具,以防水渍残留导致劣质刀具生锈。
3、刨丝器、擦板:宝宝常吃的果泥菜泥都是用刨丝器和擦板做出来的。一般的不锈钢擦子即可,每次使用后都要清洗干净晾干,以防细菌滋生。食物细碎的残渣很容易蒸出来的食物口味鲜嫩、熟烂、容易消化、含油脂少,能在很大程度上保存营养素。
4、过滤器:过滤器容易有食物残留,食物残渣藏在细缝里,不易发觉,因此使用后要特别注意清洗。
5、蒸锅:蒸熟或蒸软食物用,选择普通蒸锅即可。
6、小汤锅:烫熟食物或煮汤用,也可用普通汤锅,但小汤锅一次烹饪的食物较少,适合宝宝进餐,不会造成浪费。
辅食专用工具如下:
1、计量器:用于计算配制辅食的各种材料的量,方便按食物比例烹饪食物,帮助计算食物营养值。
2、蔬果切割器:能够将水果如梨或者苹果等切割成小块,方便宝宝进食。各种水果蔬菜都有专用的切割器,如苹果切割器、香蕉切割器等。
3、搅拌机:制作泥糊状辅食的常用工具。搅拌辅食其实一般棍状物体甚至勺子等都可以,但搅拌机可以更省事,把食物搅拌得更彻底。只需注意清洁就好。
4、榨汁机:宝宝开始添加果汁和菜汁时,榨汁机是必不可少的辅食制作工具。最好选购有特细过滤网,可分离部件清洗的榨汁机。因为榨汁机是辅食前期的常用工具,如果清洗不干净特别容易滋生细菌,所以在清洁方面要多加用心。
5、磨泥器:磨泥器可以将食物磨成泥,不必妈妈花力气刨丝后再压榨成泥,省时省力。在研磨前需将磨碎棒和器皿用开水浸泡一下,彻底消毒后才可以使用。
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辅食制作的套装工具,如宝宝食物立方容器、食物研磨器、简易牛奶储存器、简易电动搅棒和蔬果切割器等,它们的优点是可以做到宝宝专用,对自己的烹饪技术没信心的妈妈可以借助这些工具处理食材,让食材准备得更到位,烹饪难度也能降低一点。
四、辅食制作误区
要将宝宝辅食制作得既精细又营养,一些容易忽略的辅食制作误区就要尽量避免。那么妈妈们在为宝宝制作辅食时,往往容易陷入哪些误区呢?一起来看看吧。
误区一:煲粥喜欢用骨头汤
解析:骨头汤、骨头粥营养丰富,含钙量高,对于学步期的宝宝来说大有裨益。但用骨头煮汤煮粥,骨头中的营养进入粥中的只有10%左右,因此要将汤渣一起吃,才能吸收到更多的营养。而且骨头含铅多、难去除,对宝宝身体会有不良影响。因此妈妈应该给宝宝多吃一些肉类的食品,包括鱼、虾等,方能补充更为丰富的营养。
误区二:让宝宝长期吃自制米糊
解析:有些妈妈担心食物安全问题,喜欢自己动手研磨米粉来做米糊给宝宝吃,宝宝偶尔食用没有问题,但自制的米粉中营养含量较市面上出售的婴儿米粉少。建议妈妈根据宝宝的发育特点来挑选米粉、米糊,让宝宝吃得健康、吃得营养。
误区三:用菜汁果汁代替白开水给宝宝喝
解析:很多妈妈觉得菜汁果汁营养更丰富,口味更好,于是用果汁和菜汁来代替白开水给宝宝喝。其实这些汁水容易残留在宝宝口腔内,给细菌提供了良好的滋生环境。因此,白开水才是宝宝最好的饮料,建议用白开水给宝宝补水。另外,在宝宝吃完辅食后,还要注意用白开水漱口以清洁口腔。
五、成品辅食和自制辅食哪个好
给宝宝吃的辅食要满足以下3个要求:新鲜,营养丰富,并且干净卫生。那么,符合这些要求的辅食,究竟是妈妈们自己做的好,还是买来的成品辅食好呢?有的妈妈喜欢自制辅食给宝宝吃,认为这样宝宝吃得更加健康营养,其实市售的成品辅食未必比自制辅食差,下面我们将成品辅食和自制辅食进行对比,或能给各位妈妈一些提示。
1、成品辅食中所含的营养元素更加丰富合理。
单纯的自制米粥往往由于营养元素过于单一,很可能造成宝宝对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吸收的欠缺,而成品辅食中所含的营养元素更加丰富合理。
2、成品辅食加工更精细,更易吸收。
自制辅食由于为手工制作,食物的质地不够精细,而成品辅食统一加工制作,比自制辅食营养更全面,配比也更合理,便于宝宝吸收。
3、成品辅食节省时间,方便卫生。
对于上班族的妈妈来说,没有太多时间去学习做辅食,于是会做的品种也不会很多。更重要的是,也没时间去做。与其将时间花费在厨房里,不如买现成的辅食,这样既能保证宝宝的营养,也不用为给宝宝制作辅食花费大量休息时间。
4、成品辅食适合存放,营养流失少。
妈妈自己做辅食,从买菜、清洗到加工、制作,要花费不少时间。而且宝宝吃得少,量太小也不好制作。如果一次多做些,就只能存放在冰箱里,随着时间的流失,这些辅食也会损失一部分营养。但成品辅食采用科学包装,适合存放,可以放心给宝宝吃。
5、成品辅食采用新鲜纯天然的原材料。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