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小儿脑瘫医院(小儿脑瘫)

小儿脑瘫医院(小儿脑瘫)

小儿脑瘫医院(小儿脑瘫)

大家好,小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小儿脑瘫医院,小儿脑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小儿脑瘫是怎么回事

目前儿童脑瘫的病因有一百多种。常见原因有几种,分别是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等新生儿常见疾病。

1.早产。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很多胎龄仅28周,体重不到1kg的婴儿被抢救过来,活了下来。但由于胎龄小,胎儿大脑发育很不成熟,容易出现脑损伤。如果受伤后出现中枢性运动障碍,就可能形成脑瘫,即小儿脑瘫,早产儿脑性瘫痪的发病率一直很高。因此,做好预防早产的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小儿脑瘫

2.新生儿窒息。除早产外,新生儿窒息是小儿脑瘫,尤其是重度窒息的第二大原因。由于缺氧,新生儿未发育成熟的大脑容易出现脑水肿和颅内出血,导致脑组织损伤。现代研究发现,重度窒息儿在出生前就有脑损伤,脑损伤的存在导致孩子无法顺利分娩。因此,新的观点是胎儿脑损伤导致新生儿窒息,进而加重新生儿脑损伤。如果现阶段不进行干预,很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脑损伤,出现人们所担心的脑瘫症状。

3.新生儿黄疸。大多数婴儿出生后都会面临新生儿黄疸的考验。许多婴儿恢复顺利,但也有一些婴儿不幸留下后遗症,一般可导致小儿脑瘫,应注意以下情况: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有重度黄疸症状,即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205.2-256.5 m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复发。新生儿黄疸如不及时治疗,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在基底神经节、下丘脑核、尾状核等脑组织部位蓄积,可能导致核黄疸,造成智力低下或脑瘫。此外,双胞胎、多胞胎、孕妇从事有毒物质、孕妇生活环境严重污染、饮用不合格水等原因都会导致小儿脑瘫孕妇在孕期一定要注意,远离不利于胎儿健康发育的恶劣环境。

二、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

脑瘫的本质是残余的原始反射和中枢协调障碍引起的姿势和运动异常,其中正常的反射通路被阻断,而异常的反射通路是固定的。专家指出,小儿脑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中枢性运动障碍,如肌力、姿势和反射异常。小儿脑瘫,有10种典型症状,所有这些症状都表明婴儿在某种程度上发育不良。妈妈要仔细观察宝宝的发育情况,也就是找出病因。

1.运动障碍:由于脑神经受损,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比同龄正常儿童低,运动自制力差。运动障碍轻的程度是他们的手脚稍不灵活或笨拙。严重时,他们的手不能抓东西,脚不能走路,有的甚至不能翻身、爬行、坐起、站立,也不能正常咀嚼或吞咽。

2.姿势障碍:脑瘫患儿姿势异常,姿势稳定性差,运动或休息时姿势笨拙,左右不对称,手脚不能正常放置。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他们的头都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处于垂直中心的位置,而是习惯于向一侧倾斜,或者左右摇摆。

3.牙齿发育障碍:脑瘫患儿的牙齿大多发育不良,质量差、牙齿无光泽、牙齿松动、易蛀牙、龋齿等各种牙病的发生率也高于正常儿童。

4.口面功能障碍:部分脑瘫患儿面部肌肉和舌肌痉挛明显或收缩不协调。导致孩子咀嚼吞咽困难,嘴巴紧闭,经常流口水。

5.视觉和听力障碍:脑瘫患儿多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内斜视常见,眼睛不能集中注意力看东西;听力下降多见于爬行性脑瘫。脑瘫儿童往往难以分辨声音的节奏。

6.语言障碍:大部分脑瘫患儿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他们不会说话,或者学说话比正常孩子晚,时间长。他们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或语言形成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听懂别人的语言,但自己不会说话。

7.生长发育障碍:部分轻度脑瘫患儿可基本或接近正常生长,但大部分脑瘫患儿比同龄正常儿童矮。有时候,成年孩子的生长发育跟八九岁的孩子一样落后。

8.智力低下:小儿脑瘫所有脑瘫患儿中智力正常的患者非常少,智力正常的约占1/4,轻度或中度智力低下的约占1/2,重度智力低下的约占1/4。

9.情绪和行为障碍:很多脑瘫患儿,尤其是手脚爬行的患儿,性格倔强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好感情,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异常行为如下:强迫行为:强迫自己做某个动作;自伤行为:打自己或用头撞墙;攻击性行为:殴打他人,但很少。

10.癫痫:大约39%-50%的脑瘫患儿是由脑内固定病灶诱发的。癫痫的发病在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中尤为突出,发作往往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专家建议:10种症状让你认出小儿脑瘫

新生儿期:哺乳困难,表现为婴儿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微弱或拒绝哺乳,或吸吮后疲倦无力;过于安静,很少哭或连续哭;自发运动少,常躺着不动,肌张力低,身体柔软无力;全身僵硬,易打架,肌张力增高,常跳出襁褓,后脑勺弯曲,有时头偏向一侧,下肢伸展僵硬;容易恐慌、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有些姿势异常,如上肢内收内旋,握拳等。

不,小儿脑瘫

1-3个月的婴儿:拇指内收、手紧握拳或上肢内收、内旋;没有看人的意识,眼睛不会看眼前东西;头不稳定,颈不能竖直,头左右摇动或头偏向一侧,俯卧位不能抬头;肌张力异常,如全身发硬、躯干硬性伸展或全身发软。

4-5个月:宝宝表情呆板不灵活,逗引时无反应;仍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身体逐渐变硬,有轻度角弓反张姿势或下肢交叉呈剪刀样,身体姿势不对称等。

6-7个月:宝宝手、口、眼动作不协调;手抓物很快松开或不持久;姿势别扭,长期保持不对称姿势;坐位不稳呈前倾或后倾;头背屈、肩后伸、下肢内旋、手握拳;仍有原始反射存在。

7-12个月:仍不能翻身,双下肢仍不能支撑;不能用单手抓握玩具,或总用一只手抓握;不能独坐;不会与人再见;10个月后还有脚尖站立;11个月不会扶持站立;12个月仍不会迈步;12个月后仍流口水及吃手等。

若家长发现宝宝存在以上异常,因及时带宝宝就医诊治,看宝宝是否患上小儿脑瘫。

三、小儿脑瘫治疗方法

小儿脑瘫主要的治疗在于肌肉训练、语言训练和心理治疗。通过手术不能完全治愈小儿脑瘫,手术仅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治疗手段,在手术前、后均需要不断的进行各种康复治疗。

1、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关节挛缩、畸形可予以恰当的手术矫治。常见的有腱膜松解术,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Hoke跟腱腱滑动延长术,股直肌远端转移术等。

2、药物治疗:小儿脑瘫无根治方法,药物也是辅助治疗作用,主要有脑活素、胞二磷胆碱、A型肉毒毒素、脑苷肌肽、巴氯酚、安定等。要及时治疗合并症。对有视听障碍者及时矫正,有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智力低下者进行特殊教育,有癫痫发作者应积极用药物控制发作。

3、康复治疗:以纠正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恢复正常运动发育为主,应采用理疗、体疗、手术疗法等多种措施进行矫治和训练,让宝宝的形体逐渐靠向正常人。对于运动异常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常用方法有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体疗、理疗等。按摩、针灸、推拿等也能促进症状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患儿运动能力。全面关心患儿,注意生活护理,提供合理营养。运动疗法:减重步态训练、Bobath法、Bojta法、上田疗法、作业疗法、平衡功能训练、感觉统合治疗、文体疗法等。

4、心理疗法:与患儿交谈,观察其情绪、心理、兴趣,进行诱导和启发,调整病态心理,通过游戏、音乐开发智力。

5、中医疗法:针灸、推拿按摩等理疗,也可辩证施治使用中药。>>>脑瘫儿: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四、小儿脑瘫康复训练

1、抬头训练:用手轻轻扶助头部,让孩子感受正确的体位。

2、翻身训练:让患儿体会侧卧位的感觉,这也是诱导孩子翻身的一个模式,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翻身的能力。

3、坐起训练:通过单手提拉和支撑进行坐起的训练。

4、爬行训练:爬行运动是直立运动的基础,脑瘫患儿进行爬行训练,不仅能改善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而且可使患儿的上下肢动作变得协调,运动和姿势显得更对称。爬行训练的基本条件是患儿在俯卧位时可抬头,以及在患儿掌握了用双上肢可负重的基础上。

5、颈部训练:让孩子趴在床上,迫使孩子进行颈部肌肉的训练。

6、肢体训练:进行肢体旋转锻炼,一只手放在肩膀上,另一只手放在胯骨上,向相反方向拧着持续压迫。

7、语言训练:语言治疗要在严格的评定基础上进行,常用训练的方法:游戏疗法,手势符号的训练,未学会语言符号患儿的训练,语言符号,词汇的扩大,词句训练,表达训练。

8、智力训练:以鲍氏提出的“0-3岁早期干预大纲”为指导,针对疾病损伤造成的不同功能障碍,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练,结合婴儿操综合治疗。>>>对小儿脑瘫患者的训练

五、小儿脑瘫患儿的家庭护理

鼓励患儿多说话,多做活动。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鼓励患儿发音;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寓教于乐,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鼓励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对患儿不过分保护,不怜悯,不放弃,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多鼓励患儿参加游戏和活动。

对于脑性瘫痪孩子的妈妈来说,在给孩子喂食是会遇到种种麻烦,特别是那些颜面肌肉痉挛,口腔闭合困难,咀嚼、吞咽运动不能很好完成的孩子,喂食时更是困难重重。给小儿脑瘫患儿喂食时,如果孩子已具有一定的头部控制能力和躯干直立能力,妈妈可以让孩子坐在自己的一条大腿上,孩子的膝关节屈曲并搁在妈妈的另一条大腿上。为了使孩子的膝关节也保持充分的屈曲,妈妈的一只脚下可垫置物体垫高腿部,妈妈的一只手可以根据需要扶助孩子的肩部或者髋部。这样的姿势既有利于喂食,又有利于正确姿势的发育。

对于一些口腔闭合困难的脑性瘫痪孩子,当妈妈用调羹将食物放入其嘴内后,可用食指与中指夹住孩子的下巴并稍用力缓缓上抬,使孩子的嘴闭合,也可以用拇指和中指托住下巴稍用力缓缓上抬,使孩子的嘴闭合。如果孩子仍将食物含在嘴里不吞咽,家长可用两个手指刺激孩子舌根来促使他产生吞咽动作。

有一些脑性瘫痪孩子有强烈的咬牙反射,当调羹一放进他的嘴里时,他会反射性地立即用牙将调羹牢牢咬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采用暴力将调羹抽出,因为这样会损伤孩子的牙齿,也会刺激孩子咬得更牢。正确的操作手法是:耐心等待孩子松口,然后迅速取出。当然,家长如果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这样反射,就应该避免使用坚硬的金属调羹,而选用塑料调羹给孩子喂食,以保护孩子的牙齿。>>>脑瘫患儿常用的家庭康复治疗方法

六、小儿脑瘫如何预防

1、小儿脑瘫预防的关键期是孕期。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是优于其他系统发展的,而胎儿依赖母体生存,故孕妇的健康及营养状况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这就需要积极开展早期产前检查、胎儿预测,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

2、孕妇应戒除不良嗜好,严禁吸烟喝酒;不要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避免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及接触猫、狗;避免辐射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最好少看电视及操作计算机,如因为工作需要,可以穿着防辐射的衣服,减少辐射。

3、有这几种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近亲结婚;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亡史;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他遗传病史。若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就尽早终止妊娠。>>>孕妈妈注意:胎儿脑瘫的原因有哪些?

4、在出生时,分娩过程中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准妈妈要做好功课,积极预防早产、难产。认真和医护人员沟通,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各项处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文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