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早产儿脑瘫症状(如何判断早产儿脑瘫)
大家好,小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如何判断早产儿脑瘫症状,如何判断早产儿脑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如何判断早产儿脑瘫
脑瘫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因此脑瘫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父母要注意孩子的任何异常表现,尤其是孕期和分娩期有高危因素的孩子。他们应该尽早去专业医院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如何判断早产儿脑瘫?怎么样
1.早期症状
(1)新生儿或3个月大的婴儿容易出现休克、哭闹、乳房疲倦和睡眠困难。
(2)早期进食、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流涎、呼吸困难。
(3)感觉阈值低,表现为易受噪音或体位改变的惊吓,莫罗反射随哭闹而增强。
(4)对于出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由于步反射的影响,当他们直立时,可以看到他们的脚交互地运动。虽然在3个月大时可能消退一次,但如果3个月后仍无站立或迈步的迹象,就要怀疑小儿脑瘫了。
(5)过了“百日”的宝宝还不会抬头,4-5月直腰时头还会晃。
(6)握拳:一般在出生后3个月内,宝宝可以握拳而不张开。如果4个月后仍有拇指内收,如果手不张开,应怀疑孩子脑瘫。
(7)正常宝宝在3-5月看到物体就要伸手去拿。如果过了5月还不行,就怀疑脑瘫了。
(8)一般出生后4 ~ 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性脑瘫患儿表情冷漠,手脚爬行者往往一脸悲伤。
(9)肌肉发软无法翻身,动作缓慢。在抚摸孩子大腿内侧时,或让孩子的脚躺在床上或上下跳动时,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特别是穿衣时,上肢难以穿入袖口;换尿布和清洗时,大腿不易外展;搓手、洗澡时出现四肢僵硬。婴儿不喜欢洗澡。
(11)过早发育:脑瘫患儿可能过早翻身,但这是一种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像木头一样翻身,而不是有意识的节段性翻身。痉挛性双瘫婴儿可能下肢僵硬,在坐稳之前像芭蕾舞演员一样踮起脚尖。
2.主要症状
(1)运动障碍运动自制力差。严重者双手不能抓东西,双脚不能行走,有的甚至不能翻身、坐起、站起,不能正常咀嚼吞咽。
(2)姿势障碍。各种姿势不正常,姿势稳定性差。3个月后,头还是不能坚挺挺直,习惯偏向一边,或者左右摇摆。孩子不爱洗澡,洗手的时候拳头也不容易断。
(3)智力正常儿童约1/4,轻度或中度智力低下儿童约1/2,重度智力低下儿童约1/4。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
(5)最常见的情况是斜视和难以分辨声音的节奏。
(6)生长发育迟缓。
(7)牙齿发育障碍松动易折。面部功能障碍,有时面肌和舌肌痉挛或收缩不协调,咀嚼吞咽困难,张口困难,流口水。
(8)情绪和行为障碍表现为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较大,有时有强迫、自残和攻击性行为。
(9) 39% ~ 50%的脑瘫患儿是由脑内固定性病变诱发的,尤其是重度智力低下的患儿。
二、早产儿脑瘫的治疗
早产儿脑瘫治疗越早,治愈的可能性越大。家长一定要重视。一旦确诊,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治疗。
1.综合康复医疗
如运动疗法,包括大运动量、小运动量、平衡协调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识别(鼻子、耳朵等。)、抓拿东西训练、坐起、摆动、行走(背靠墙壁、面向墙壁)、原地运动(弯腰捡东西、抬脚训练、单腿独立、原地起跳)、行走、跑步;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热疗和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也就是能力训练,但是效果一般。现代医学治疗方法有:手术;矫形器;水、电、光、声疗法;语言和交流的处理;运动功能的治疗;ADL训练。
2.药物疗法
或口服注射相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物、肌松药、活血药物等。包括构建和修复脑组织(细胞)的药物,如卵磷脂(包括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能修复外伤、出血、缺氧等造成的脑细胞膜损伤,保护神经细胞,加速神经兴奋传递,提高学习记忆功能。还可以选择能促进脑细胞DNA合成、促进脑细胞氧利用率、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强脑功能、供给脑组织修复再生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调节脑神经活动的药物,如固力西(脑酶水解片)、螺旋藻片(胶囊)。就是积极补充多种维生素,比如21-金维他。有条件的医院可交替选择以下注射剂(与片剂效果相同):脑活素、脑多肽、乙酰谷酰胺、胞二磷胆碱等。
3.中医疗法
包括针灸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慎用)、按摩疗法、中医疗法。
4.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疗法
脑瘫儿童的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以运动学和神经生理学为基础,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利用器械或治疗师的徒手或儿童自身的力量,对全身和局部功能进行恢复和治疗的方法。
(1)小儿脑瘫运动疗法的共同目标:尽量以正常方式运动;利用双边机构;躺、坐、跪、站时保持挺直的姿势;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行动和活动;防止畸形。
(2)各类脑瘫患儿的训练目标。痉挛性:放松僵硬的肌肉,避免痉挛性体位的运动,防止畸形。
三、早产儿脑瘫的护理
小儿脑瘫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影响着不少孩子的身心健康。专家指出,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很多,早产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因素。那么,早产儿脑瘫的护理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1、饮食护理
早产儿脑瘫要注意做好饮食护理,在饮食上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独立进食困难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
专家指导,在喂食时应保持患儿头处于中线位,患儿头后仰进食可致异物吸入。要让患儿学习进食动作,尽早脱离他人喂食的境地。
2、日常生活护理
早产儿脑瘫还要注意做好日常生活的护理。搞好脑瘫患儿的清洁卫生,定期洗浴,并及时更换衣服、床单、被褥;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地面经常用消毒液拖檫,保证小儿脑瘫患儿室内的清洁卫生。
专家指导,小儿脑瘫患儿因发育迟缓,各种动作的发育均迟于同期的健康小儿,行动不便。故应有专人守护,注意安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3、功能训练
早产儿脑瘫的护理还要注意功能训练。专家指出,瘫痪患儿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永远固定不变。如不早期进行恰当治疗,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会固定下来,同时还会造成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进而加重了智力障碍。
专家指导,对瘫痪的肢体应保持功能位,并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促进肌肉、关节活动和改善肌张力。尤其 0~6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平时要给患儿丰富的语言刺激,鼓励患儿发声、矫正发声异常,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以增强患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势力。
四、早产儿脑瘫康复训练
脑瘫症状中常伴随肢体活动障碍,在生活中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对于整个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因此对于脑瘫疾病来说应该尽早干预,改善脑瘫肢体功能。那么,早产儿脑瘫康复训练内容包含哪些呢?
1、头部控制的训练
婴幼儿发育期学会抬头是学会其它活动的主要前提。训练时可扶住患儿头部两侧,使头部能稳定地保持在直立的正中位。在坐位的大部分时间,头部习惯于保持正确的姿势时,可使患儿躯干前倾,两侧倾斜,让他学会头部的控制,保持头部稳定。
2、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
最好在一个稳定的姿势下进行,着重是纠正脑瘫患儿上肢的痉挛模式。可一手抓住患儿肘的外侧,一手握住患儿的手,将他的手臂上举和外展。使肩外旋和肘伸直,掌心向上。鼓励患儿将他的双手拿到胸前,玩耍手指,抓握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玩具。
3、下肢锻炼
a.赤足在体操镜前行走,或踏着地上2条平行线行走;b.下蹲运动、跳跃运动、单腿站立运动、膝关节伸屈运动、足背伸运动;c.在平衡木上锻炼行走。某些类型的患者需要家属协助或配下肢的支具锻炼;d.流口水者锻炼吞咽运动每天百次,语言障碍者从最简单的语句开始锻炼说话,特别注意在音乐的配合下练习高声唱歌,脑瘫病人学习锻炼唱歌确能改善语言和智力。
4、进食训练
应鼓励患儿独立进食,这对改善患儿手的灵巧性和上肢的运动能力十分有益。吞咽功能良好的患儿,进食训练最好在坐位进行。手抓握能力差的患儿,可使用辅助器具进食。
5、穿脱衣物训练
此训练是为了使患儿能够逐步做到自己穿脱衣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6、平衡和协调运动训练
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是运动稳定的前提。可利用平衡板,球,滚筒等器具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可促使患儿及时调整姿态,提高反应能力和控制头,颈,躯干和平衡和协调运动的能力。
在对小孩进行康复训练时,家长要有耐心,小孩要用心(配合),医生要有决心,一心一意小儿的恢复指日可待。家长要用语言来引导,因为脑瘫患儿的信息反馈慢,大量时间证明,哪位家长一边训练,一边用语言来刺激效果就很明显,同时语言、智力都能提高。
五、早产儿脑瘫的预防
宝宝脑瘫会让宝宝产生各种神经障碍、骨骼肌肉异常甚至癫痫,对宝宝的一生造成严重影响。早产儿中脑瘫发病率极高,100个早产儿中就有3名脑瘫患者。正所谓防范胜于未然,做好早产儿脑瘫的预防,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1、怀孕时
应防止风疹病毒感染。
2、怀孕后
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注意排除难产的因素,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应积极治疗。保证营养,防止早产。避免不必要的服药。按预产期选择好产院,有准备地进行安全分娩。
3、婴儿出生后
重点保护未成熟儿,窒息、重症黄疸婴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吸氧、进保温箱等。脑损伤儿应建卡随访,定期筛查。
4、鼓励母乳喂养
为婴儿进行一二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风疹或结核的免疫接种。
5、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
如发热、颈硬、嗜睡等,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6、发热病儿
要脱去衣服,冰水擦身,足量饮水,及时治疗。
7、注意为腹泻儿童补水
如果腹泻严重,应及时就诊。
8、注意脑部病变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