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区推动第三季度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长65%
根据科纳仕公司的报告,可穿戴设备市场在过去一个季度取得了显著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5%。
其大部分增长也来自大中华区,该地区几乎占了这一时期所有可穿戴腕带出货量的一半。
具体来说,大中华区占了可穿戴设备发货量的45.5%。这不是按地区划分的最大增长,但却是整个市场整体增长的最大部分。
亚太地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出货量增幅最大。
说到按地区逐年最大的增长,亚太地区是最大的。科纳仕公司报告称,2019年第三季度,该地区的出货量增长了130%。
与美国最低的增长率(43%)相比,这是巨大的。这证明了可穿戴设备带在该地区的流行。以及购买此类产品的能力或意愿。
从单位数量来看,亚太地区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从2018年第三季度的310万台增长到今年的710万台。与此同时,美国从680万增加到980万。
大中华区从1140万增加到1830万。欧洲、中东和非洲从630万到1030万不等。还值得注意的是,亚太区域的百分比份额仅增加了,而其他三个区域则减少了。
小米是出货量最高的品牌。
至少从去年开始,小米就是出货量最高的产品,并且一直保持在那里。数据显示,小米在2019年第三季度仍保持榜首。
在此期间,它总共交付了32%的可穿戴腕带。这是单个公司的最大金额。三星以13%排名第二,其次是Fitbit和苹果,分别为11%。
华为以4%紧随其后。其余30%的可穿戴腕带由不同品牌组成。包括Garmin、Polar、Misfit、Withings等公司。
小米位居榜首并不奇怪。大中华区是出货量最大的地区,小米是中国品牌。毫无疑问,大中华区的绝大多数是卖给哪里。
就市场份额而言,结果大致相同。小米依然高居榜首,但紧随其后的是苹果、华为、Fitbit,然后是三星,剩下的市场份额被各个厂商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