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劝人作善”的出处是哪里

“劝人作善”的出处是哪里

“劝人作善”的出处是哪里

“劝人作善”出自元代马钰的《满庭芳 心自笑》。

“劝人作善”全诗

《满庭芳 心自笑》

元代 马钰

学道修竹,累功积行,常愁行少功亏。

劝人作善,於道最相宜。

稍稍缘行端正,早傍人、别意猜疑。

心自笑,图他功行,怎避是和非。

华山陈处士,不侵耕织,山下行稀。

尚有人相毁,发叹吟诗。

清正无私无曲,任前程、宠辱灾危。

随缘过,腾腾兀兀,歌舞乐希夷。

《满庭芳 心自笑》马钰 翻译、赏析和诗意

《满庭芳 心自笑》是元代马钰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庭芳 心自笑

学道修竹,累功积行,

常愁行少功亏。

劝人作善,於道最相宜。

稍稍缘行端正,早傍人、别意猜疑。

心自笑,图他功行,怎避是和非。

华山陈处士,不侵耕织,山下行稀。

尚有人相毁,发叹吟诗。

清正无私无曲,任前程、宠辱灾危。

随缘过,腾腾兀兀,歌舞乐希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学道修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个人修行的思考和体悟,同时也对他人的劝告与行为提出了一些观点。

诗词开篇提到学道修竹,意味着作者希望通过修行和积累功德来追求道德的境界。然而,作者常常为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功效不够而忧虑,感到自己的付出不足以弥补所需的成果。

之后,作者劝人行善,认为这是与道相符的行为。稍稍修正自己的行为,尽早与他人建立起真诚的关系,避免多疑和猜忌的情感干扰。

在诗词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华山的陈处士,描绘了一个在山下行走得很少的人。陈处士不耕织,专心修行,但仍然有人对他进行攻击和中伤。作者由此发出感叹,认为即使一个人清正无私,无所谓曲曲折折,也会面临宠辱和灾难。

最后,诗词以随缘的态度来结束,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自由自在地过着简朴的生活,享受歌舞乐和平淡的心境。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己修行的困惑和对他人行为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道德和人生的思索。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个人奋斗与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宠辱和命运的接受和随缘的态度。整首诗词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愿望和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启示。